当前位置: 主页 > 科普常识 > 正文

小龙虾究竟是个什么虾?如何科学地食用小龙虾?

2020-06-02 16:26 来源:网络 浏览:
小龙虾是近年来我国常见的淡水类甲壳动物,学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也叫红螯虾或淡水小龙虾。和其它螯虾一样,小龙虾也有螃蟹般的螯足,但它们的螯足上有着更为突出的棘突,头胸甲上的棘突也特别明显,所以在气势上胜过很多螃蟹。追溯其老家,其实在墨西哥北部到美国的佛罗里达区域,因其肉质鲜美,被广大吃货追捧,后来被广泛引入到美洲其它地方,以及欧洲和亚洲,具有高度适应性的它们很快得以在世界各地扎根。

小龙虾们喜欢平缓的溪流和静水生境、沼泽、沟渠、泥沼和池塘等地方,尤其是富有植被、落叶等环境。它们白天躲在洞穴里,黄昏出来觅食,晚上就开始各种嗨皮了——这也是为什么钓龙虾运动要在晚上进行。

当水温在21-27℃时最适宜其生长,一旦温度低于12℃它们就不怎么长个了——这也是为什么吃龙虾活动多在夏季进行。


小龙虾
 
究竟是谁把小龙虾带到中国的?一开始就是为了吃吗?

在1927年,日本人从美国夏威夷少量引进了克氏原螯虾,目的只是作为牛蛙的饲料,随后该虾很快“攻占”了日本。大约在1929年,小龙虾又经日本流入到了中国的南京。这也是“小龙虾是日本人二战时期为了消灭尸体引进中国”的谣言源头,实属无稽之谈。别的不说,拿小龙虾消灭尸体,也太费时费力了吧?

为啥小龙虾这么受欢迎?

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都吃小龙虾。从2009年开始,全世界小龙虾养殖产量就在50万吨以上。产量最大的是美国,其次是我国——中国。中国在2003年的产量就超过了5万吨,到2005年增加到8万吨,产值超过3.03亿美元。从中国出口的小龙虾主要以熟食为主,什么虾尾、虾仁、虾酱、整只虾、辣粉虾等,主要销往欧洲、北美、日韩和东南亚等市场。

为什么小龙虾能受到食客们的欢迎——因为它们的肉质紧实,尾巴上寸把长的肉,在食客的眼里,其鲜美程度无可比拟。小龙虾体内蛋白质含量很高,占总体重的16%-20%左右,脂肪含量还不到0.2%,且肉质易消化,此外,虾肉富含镁、锌、碘、硒等多种重要微量元素。小龙虾壳富含虾青素,经过深加工后,提取的壳聚糖、虾青素等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广泛运用于生物、医药、食品、化工等工业领域。


小龙虾2

 
野生的小龙虾能吃吗,吃多了会重金属中毒身亡吗?

“小龙虾生活在污染的水体中,吃垃圾,富含重金属,对人体危害极大”……这些都是真的吗?小龙虾确实能够适应各种污染环境,但这并不代表它们就喜欢待在很脏的地方。其实小龙虾之所以能够“扛”下来,要得益于它良好的排毒减毒机制。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小龙虾能把重金属聚集转移到外壳,然后通过不断蜕皮把毒素转移出体内。这种耗费能量的过程,使得小龙虾不怎么长肉,较难储备能量去繁殖。其实它们最喜欢干净水体和新鲜食物,这样才会个头大,繁殖多。

市面上的小龙虾,就基本是大个且肉厚的。并且国内小龙虾出口量很大,能够通过国外的食品检验关。所以,不用担心重金属。很多关于小龙虾的谣言也被很多有责任心的科研人员辟谣多次了。所以,你就不用担心这些了,该吃吃!不吃怎么能体现广大吃货为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忍饥挨饿积累起来的爱国情操?

如何科学地食用小龙虾?

作为资深吃货,怎么能不了解内部构造呢?话不多说,请看图。


小龙虾3
 
我们吃的部分主要是腹部,也就我们常说的尾部。此外,大的螯足里面也有肉。整个螯虾里就算有重金属(含量并不一定超标),它也集中在我们不会吃的虾鳃、内脏和虾壳中,肌肉中的含量几乎为零。吃的时候只要注意:熟透、去头、去鳃、去虾线。虾线就是肠。逮住尾巴中间的尾节,顺着虾体一扯,就能轻松去除虾线。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徒手剥壳——如果没有吮指头那一步,还能叫吃小龙虾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