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综合 > 正文

15岁少女弑母 是泯灭了人性还是被逼到发狂?

2020-06-05 00:03 来源:网易教育 浏览:
据媒体报道,一名山东15岁的少女卜某认为身为山东某律师事务所律师的母亲张某对其要求过于严格,从而引发了母女间的矛盾,卜某以给母亲做按摩为由,从身后勒住母亲颈部,将其勒死后装进行李箱中。接下来的两天,少女关掉了妈妈手机,将自己反锁在家里守着尸体,直至被警方发现。

一位要“爱到极致”的母亲

知情人介绍称,卜某两三岁时,母亲张某就和卜某的父亲离婚了,之后一个人带着孩子在青岛生活,根本没考虑再婚……

2020年3月,15岁的少女卜某的母亲张某给女儿写下了一首诗:

“女儿,你可曾知道,

你一直一直是我心中蓝色的忧伤,

掬你于口中怕热度焐伤了初春的嫩芽,

捧你于手中怕温度融化了初冬的雪绒花;

你的笑靥,曾给我月光下的遐想,

你的蹙眉,曾给我雨中丁香的愁结,

我一直一直以为有缺口的爱虽不完美,却想在不完美中爱到极致;

女儿,看着我,

别给我你的背影,

你小小的背影,

让我忧伤的心又变成冰凉的石头。”



 
据媒体采访到的母亲张某的朋友——执业律师林海讲述,母亲张某没有征询女儿的意见,就在女儿学校的公众号上发布了这首诗,好多周围认识的人认为这首诗写的就是女儿卜某。女儿卜某感觉在同学面前丢脸了,认为自己不受尊重,母女为此在家吵了一架,就不怎么说话了。

林海谈到:“张某说,她那首诗不仅是针对女儿,也是针对现在的社会、现在的孩子写的。张某为此很郁闷,感觉有时候跟女儿没法沟通。”

单身母亲张某在生活中,践行着对女儿“爱到极致”:“孩子想吃羊肉,她托朋友在内蒙古杀了活羊寄来;孩子要吃牛肉,就托人从澳大利亚购买牛肉……为了女儿更优秀每年在女儿身上能花至少20万。她对女儿的要求同样也很高,学习成绩必须是前几名,女儿以后必须考上清华、北大、复旦这样的学校,大学毕业后还要读研究生或者出国。”

张某对于女儿卜某在学校的交友也是要严格把控,女儿在学校和谁一起玩儿,张某就要去“打听那个孩子人怎么样、学习怎么样、家里是做什么的什么都问。有时一打听,别的孩子就不愿意了,有的就不跟瑶瑶玩了。”女儿对此很有意见,说“你去了解人家干什么?那只是同学,我们一块儿聊聊天。”

此次新冠疫情期间,张某认为女儿在家不爱学习,也不听管教,两人为此还会吵架。疫情缓解后,女儿在学校的考试中,在年级排十多名,没有达到母亲张某的要求——“她希望孩子必须在前5名,最好是前3名。她觉得孩子这么大了,花了这么多钱,但是发展的和她预期的不一样。”


期望
 
泯灭人性的弑母逆女or被母亲逼到发狂的可怜女儿

案件发生后,引发了网友的激烈讨论,虽然众多网友都认为这是一场家庭教育的悲剧,但主要观点分为两派:

一方认为:女儿被母亲“窒息的爱”逼到“痛下杀手”,可怜可叹;

而另一方则认为: 15岁的女儿弑母,泯灭人性,死不足惜;

一场家庭悲剧,带来了无数的争论:

母亲“极致的爱”换来了“杀身之祸”,人们探讨这场悲剧背后的因果虽无法挽回此次的不幸,但却会让众人对于家庭教育、亲子关系的理解有新的启示。

反思:该如何去适度的爱孩子?

本着对于逝去者的敬畏,在此并不针对个人行为进行解析或是批判。只是思考生活中,父母对子女之爱,如何才能“刚刚好“。

古人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讲的就是做事要适度,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走向其反面。爱是动力也是压力,父母不要把人生的憧憬全部压在子女身上,教导、引导不是无时无刻无边界的掌控。

曾有一位母亲的观点打动了我(她不是教育专家,也不是知名人士)在此分享:她说“我不要教育孩子,你要何等的努力,与同龄人竞争,成为第几名。我也不要教育孩子,你要如何钻研改变命运——我们有健康的身体,平和的生活,命运已经足够好了…有的孩子会成长成大树、有的是花朵、还有的是小草,我不在乎我的孩子是什么,我只期望我能帮助她,让她做自己。是大树就参天挺拔、是花朵就去绽放,是小草就茂密茁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