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综合 > 正文

公章闹剧不断:为什么公章在中国如此重要?

2020-07-04 13:40 来源:网络 浏览:
前有李国庆当众抢公章,后有三人伪造老干妈公章,薅腾讯羊毛,鹅厂虽损失千万,但只能自认是个铁憨憨。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在西方国家,很少听说抢公章、假公章的乌龙事件?

而在中国,公章却如此重要呢?

从根儿上说,自古以来,印章在中国就是身份的象征和行使职权的工具。据汉代《春秋合诚图》记载,官印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尧舜时代。

到秦朝就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官印制度。

从唐代起,官印开始从严管控,印制规格也趋向周密。


官印

“认章不认人”的观念被历代沿袭下来,“掌大印”、“拿印把子”也成为掌权代名词,形形色色的官印为数众多,伪造印章的案子层出不穷。

而在当今的商务活动中,中国公司可能是全球最喜欢使用公章最为权威凭证的了。

重要的合同签署、招投标、票据业务等公司业务经营离不开公章,办理工商税等行政事务更离不开公章,涉及法律诉讼的时候,也需要公章。

公章作为一种工具,缓解了法定代表人制度的僵化,增加了公司对外代表权安排上的灵活性,但公章的局限和问题也随之凸显。

比如公章很难事先判断真伪,“萝卜章”事件就经常发生,连大厂腾讯都栽在这儿了。

其实研究一下相关法律和规章,理论上公章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重要。

《合同法》第32条就规定,签字和盖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但中国公司的实践习惯仍与条文有所出入。

2019年年底最高人民法院《九民会议纪要》第41条想在规则与实践之间加以协调,强调关键点“在人不在章”,应当注重的是盖章之人有无代表权或者代理权来认同合同效力。

所以李国庆即便抢了公章,也还是要等离婚判决、股份分完才能完成逼供大戏。

而在英美法中,没有公司盖章的强制规则,虽然英美公司也有使用公司章的,但作用非常有限,多用于与涉外公司的公务中,一般还是以董事或者授权人示签字来代表公司。


印章
 
在互联网时代下,随着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发展,实体公章的重要性正在被削减。

如果各大公司能手拿技术利剑,改革僵化的公章制度,多留个心眼,“萝卜章”也就难以招摇过市了。


相关文章